个性文学
高分小说推荐

保卫大明小说,保卫大明最新章节

小说《保卫大明》的精彩片段在这里可以阅读,无弹窗无广告,男女主分别是朱祁钰于谦,主要讲述了:朱祁钰打开了桌上的几张宣纸,开始认真的写写画画。“兴安啊,郕王府有多少可用之人?”兴安掰了掰指头算了算说道:“府上算上审理、伴读、良医、校卫大约有二十三人。”一个完全没有继承权的皇子,在郕王府,也就是…

保卫大明小说,保卫大明最新章节

朱祁钰打开了桌上的几张宣纸,开始认真的写写画画。

“兴安啊,郕王府有多少可用之人?”

兴安掰了掰指头算了算说道:“府上算上审理、伴读、良医、校卫大约有二十三人。”

一个完全没有继承权的皇子,在郕王府,也就是专门为还未之藩的藩王们准备的宅子里,住二十年,能有什么班底?

军中无将、朝中无臣,就连手底下,也只有阿猫阿狗三两只。

按照礼部尚书胡濙的规划,上皇北狩于迤北,瓦剌南下在即,国事风雨飘摇,登基大殿不适合大肆操办,胡濙主张不要铺张浪费,简单操办即可。

简单到什么份上?

专遣内官,奉白金、彩币、表里,遍告各处亲王、宗室即可。

所有的礼物为银三百两、纻丝十表、罗十表、纱十匹、锦五叚、钞二万贯。

胡濙乃是五朝老臣,建文年间进士及第任兵科给事中,之后永乐、洪熙、宣德、正统年间从户科给事中起,一直做了32年的礼部尚书。

马上胡濙就是六朝老臣了,因为他敲定了朱祁钰的年号为“景泰”。

在这几天的时间里,朱祁钰认真的梳理了下自己脑海里关于发生在景泰八年的夺门之变。

首当其冲的就是石亨,他当时的爵位为武清侯、镇朔大将军、太子太师、京师总兵官,乃是正经的军勋新贵。

英国公张辅的弟弟张軏,以六十四岁的高龄参与了夺门之变,而英国公府,乃是最大的勋戚集团。

站在张軏身后的还有中骏都护府左都督张輗、以文臣进士出身,却凭借战功封伯的王骥。

左副都御史徐有贞,算是经年老臣,有治水之大功在身,参与进了夺门之变。

而徐有贞的背后是大多数的朝臣比如太常寺少卿徐彬、左都御史杨善等等。

襄王朱瞻墡在夺门之变后,立刻上书承认其合法性,随后上京和朱祁镇把酒言欢,多次入朝,每次朱祁镇都对其礼遇有加。

这是宗室的代表人物朱瞻墡的态度。

就连和朱祁钰性命相连的于谦,都没有选择反抗,他掌握兵权,在得到了夺门之变的消息后,没有任何反抗的当殿被捕,第三天就被斩首示众,这是加急中的加急。

什么叫庶皇帝不得人心,这就是庶皇帝不得人心。

把包括夺门之变的主角朱祁镇的这些参与夺门之变的所有人都杀了,就可以避免了夺门之变的发生吗?

不可能,没有了徐有贞也有张有贞、王有贞,他们在维护的是法理。

“把名单送给吏部尚书王直王老师父,令其择优擢升。”朱祁钰看了兴安递过来的名单,这批人,就是他唯一的班底。

于谦是自己的班底吗?或许此时于谦只是忠于大明朝,但是相信将来的某一天,当于谦会成为他的人。

“臣领旨。”兴安俯首接过了朱批的名单,准备去吏部衙门找王直。

“等一下,叫于尚书和石亨过来一趟。”朱祁钰叫住了兴安,让他去叫于谦和石亨。

兴安领命而去,没过多久,于谦和石亨来到了朱祁钰的书房,两个人刚刚巡查城防,身上甲胄未脱,石亨还抓着一直插着箭的斑鹿,还活着,但是已经奄奄一息。

“于尚书,石将军,请坐。”朱祁钰拿着手中的一本奏疏递给了二人。

石亨将手中的鹿递给了兴安,略有些激动的说道:“陛下,末将巡视壕堑,一只斑鹿鸣于野。”

“末将张弓拔箭,本来距离甚远,不能射中,陛下您猜怎么着?诶,怪了!这鹿啊,却一个飞跳撞到了箭上!末将正奇怪时,兴安就寻到了末将。”

“想来,这斑鹿有灵,知道末将要来陛下府邸,故此撞箭。”

朱祁钰笑了笑,石亨送的是鹿吗?这是马屁!

巡视壕堑打到猎物,简单说一个故事,那就是献礼了。

不得不说,石亨这谄媚的功夫,绝对数一数二。

于谦捂了捂脸,这就是他很不喜欢石亨的一点,谗言媚上,从来都是奸臣们才会用的伎俩。

朱祁钰将手中的奏疏交给了于谦和石亨,面色凝重的说道:“紫荆关守关按察使曹泰上奏,有瓦剌贼两百入易州、莱州等处劫掠,从容出境,官军畏避之,无人敢敌者。”

“如入无人之境!”

这几天于谦都在忙着运粮进京,石亨则是负责守城布置,军报通过兵部陈汝言直接送到了内阁,又送到了朱祁钰手中。

朱祁钰比他们更先知道消息。

于谦看完了奏疏,面色阴晴不定,他俯首说道:“紫荆关、居庸关和倒马关,实京师西北喉襟。”

“官军怯懦,倘复入寇,恐不能制。臣以为,命曾经战阵智勇武职重臣一员,量带精锐官军去关镇守最为妥当。”

石亨却嗤笑了一声,看着于谦说道:“于尚书,末将以为这三处关隘,一个也守不住,守得住才怪,这战阵智勇武职重臣、精锐官军,也是肉包子打狗,有去无回。”

于谦又站起来看了看堪舆图,抿了抿嘴唇,坐到了座位上,叹气的说道:“石将军所言有理。”

石亨一乐,这老头平素里都是一副油盐不进的固执模样,今天这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?

这不是于谦今天反常,而是他对守住内三关还抱有一定的幻想,但是石亨打破了他最后一丝幻想。

于谦也希望战场发生在塞外而不是关内,但是他没有选择。

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吏部言山东山东都指挥佥事韩青,多有军功,能征善战,可前往紫荆关备战,现在看来,也是不必去了?”

于谦首先表了个态,点头说道:“不必去了。”

“这就对了嘛。”石亨撇了赔罪继续说道:“陛下,那边的奸细太多了,里应外合,这天下就没有攻不破的关隘,末将以为,还是不必去了。”

朱祁钰从袖子里掏出了第二份奏疏,继续说道:“吏科给事中单宇上奏,朝廷命将出师,而用太监监军,所以将权不专,反而受太监监军所制,遇有贼寇,战守无计,宜尽革之。”

“他以为应废除太监监军这种制度,二位以为如何?”

于谦摇了摇头:“这单宇之前还是在翰林院听备,这刚入仕途,陛下莫要听他胡说,这事废不得。”

朱祁钰看向了石亨,石亨被下狱,是因为阳和口与瓦剌作战失利导致,而阳和口之战的失利,则是大同镇守太监郭敬,把他出兵的消息泄露了出去。

按理来说,石亨应该同意才对。

石亨认真思量了下,看了看于谦,摇头说道:“末将以为这事吧,废不得,有的时候,有些决定,将帅也有摸不准的时候。”

“而且将领领兵在外,有镇守太监在身边,自己也踏实不是?”

朱祁钰明白了一点太监监军的作用,在将领心中,更多的是一种与皇帝沟通的渠道。

“那这事就算了。”朱祁钰画了个红×,将奏疏放到了一旁。

他又拿出了几本奏疏,多数都是关于军事,于谦和石亨的意见却是出奇的一致,没有多少的分歧,处理国事倒是有条不紊。

直到傍晚红霞染满半边天的时候,朱祁钰终于摸出了一把手铳说道:“两位,随朕到校场试试?”

小说《保卫大明》试读结束!

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