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性文学
高分小说推荐

第3章

翌日。

平时的朝会,并没有如期举行。

朱元璋另有安排,命人传召,将几位得力臣子叫进宫里。

分别是:御史中丞,刘伯温。

尚书右丞相,杨宪。

以及,尚书省参知政事、胡惟庸。

进门后,三人行礼完毕,整齐的站在龙书案前。

“陛下,唤臣等前来,有何要事?”

与此同时,杨宪和刘伯温微微眨眼,目光不着痕迹的看向身旁。

他们发现,李善长依旧缺席未到。

究竟出了什么事?

难道还在家中养病,或者皇帝故意没叫他?

作为当朝丞相,权掌中枢,不应该遭受如此冷落吧?

就在两人游移不定之时,朱元璋拿出了那份奏书,说明了事情原委。

“这是昨天夜里,李善长派人送来的,说自己年老体弱,被痼疾缠身,精气神大不如从前……”

“特向咱上表请辞,回家安享余生。”

此话一出,唯有胡惟庸镇定自若,心中暗喜。

而另外两人,则瞳孔不由得一震,脸上写满了惊讶。

不禁觉得,这实在太突然了!

简直没有任何预兆,令人匪夷所思。

平白无故的,说不干就不干了?

这可是中书省左丞相,位居首辅之职。

权力之大,仅次于天子!

并不是什么七八品的小官,一抓一大把。

换做别人,恨不能在那个位置上干到寿终正寝才好呢。

怎么会主动放弃?

此刻,朱元璋面前的三人宛如木石雕塑,愣愣的站在那儿,一声不吭。

而暗地里,却都在反复揣摩,琢磨其中意味。

首先,是已知内情的胡惟庸。

他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,内心极度狂喜,仿佛终于等到这一天了。

只要李善长一走,那个位置出现空缺,朝廷必然会找人替补。

到那时,他的机会就来了。

甚至希望,刘伯温和杨宪赶快从眼前消失,他好向趁机朱元璋毛遂自荐,竞聘上岗。

陛下,李相的离去,微臣深感惋惜,愁的整宿没睡。

但尚书省左丞相一职,乃国之重器,群臣表率,不可视若等闲。

应当尽快另择人选,出来主持大局。

要不……您看我怎么样?

臣向来忠心耿耿,为解君忧,敢辞其劳,绝对能够胜任。

没别的意思,就是太想进步了!

……

其次,则是心思细腻,善于钻营的杨宪。

他与胡惟庸的想法虽有不同之处,但喜悦之情,分毫不差。

毕竟,大明以左为尊。

以至于,中书省左丞相,才是真正的实权派。

如果李善长不在,只剩下右丞相,那朝中大小事务,都要听他的号令。

属于是媳妇熬成婆了!

说不定,还能借此良机,直接扶正,坐上更高的位置……

最后,只剩下刘伯温了。

他此时的心境,与之前那两人截然不同。

想到那位多年明争暗斗的对手,竟会做出这个决定,不由得有些敬佩。

难不成,李善长也看出了,朱元璋是一个独断专行,只能共患难,不能共富贵的君主?

打算急流勇退,明哲保身?

想到这里,刘伯温眼帘低垂,几乎产生了同样的念头。

看来,我也该早做准备了……

而朱元璋凝神静坐,将三人脸上的变化尽收眼底,耐心等待他们的回复。

见没人站出来,便把目光转向了胡惟庸。

“咱听说,你昨天后晌去了李善长的府里,可有此事?”

“他有没有对你提起什么,如实说来!”

胡惟庸闻言,内心顿觉一惊。

不等开口回答,后背就不由得渗出冷汗,凉飕飕的。

想不到,皇帝居然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。

而且,连时间地点都说得分毫不差!

看来以后行事,要格外谨慎了,千万不能被抓住把柄。

更何况,现在是上位丞相的关键时期,为了将来仕途通达,可别因此断送了前程。

只见他稍作思量,便上前一步,选择如实禀报。

“陛下,臣不敢隐瞒!”

“昨天,的确去了韩国公府上。”

“那是因为,李相待我恩重如山,如师如父,做学生的应当前去探望,略尽心意。”

“看情形,这次李相病的确实不轻,连吃饭喝水都要人伺候,整日躺在床上休养,是时候告老还乡了。”

“还告诉微臣,他走以后,要好好辅佐陛下,保我大明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!”

听罢,朱元璋微微点头。

现在,可以断定,李善长并没有别的心思。

单纯是因为年纪太大,又染病在身,干不动了。

既然如此,就放他回家养老吧。

同时,那个念头,竟然在他脑海中提前产生了!

不如……

趁着这个机会,连丞相一并废除?

老子打下的江山,凭什么与别人分享胜利果实,找个婆婆管着自己?

直接掌管六部,实现权力集中,独坐朝堂,才是咱梦寐以求的啊!

思量再三,他认为这个计划还太早。

眼下,大明人心未定,忽然要废除丞相,容易造成朝野哗然,引火烧身,不是上上之策。

还是等几年再说。

种子已经洒下,迟早会生根发芽。

一念至此,朱元璋再度开口。

“几位卿家,对此事有何看法?”

“咱是否应该答应李善长的请求,让他回归乡里,安心养病?”

虽然心中有了决断,但他还是想听听不同的意见。

话音落下,胡惟庸首先表示。

“陛下,李相劳苦功高,为我朝付出多年心血。”

“现如今,他又病倒了,无法主持朝中事务,才不得不离卸下重担,离您而去。”

“以臣之见,念及往日做出的贡献,您应当予以恩准,让他安度晚年才是。”

随即,刘伯温和杨宪表示附议。

“嗯,你们先下去吧!”

“容咱再斟酌一番!”

嘴上说着,可等那三人走后,朱元璋立马坐了下来,开始草拟诏书。

除了恩准李善长告老还乡,赐赏钱三千贯,以示恩宠。

另外,将杨宪提升为尚书省左丞相,胡惟庸提升为尚书省右丞相,填补朝中空缺。

一番雷厉风行的操作下来,很快完成了大明朝的核心变动。

写好之后,并派人送出宫去,昭告天下!

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