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性文学
高分小说推荐

第3章

许尚说自己开始高价收药后,村子里自然有很多闲人盯着村长家门口。看到丫妹拿着一方便袋的米和两个鸡蛋走出来后,立刻有好事的人上来问:

“丫头,你来村长家借米的吗?”

丫妹立刻摇头,举着手中的米说:“这是我卖药材换来的!”

“卖药材?我刚才没看你拿药材进去啊?”

“我装在口袋里了。”

几个好事的人闻言都围了过来,好奇的打量着丫妹手中的米和鸡蛋,问:

“口袋里,一共多重啊?”

“一共好像是三两多重。”

众人眼睛纷纷一亮,立刻在心中盘算起来,才三两多重,就能换这么多米外加上两个鸡蛋,看来这收购价还真的有十大几块钱一斤。

城里娃说的竟然是真的!

于是大家互相看了一眼,一时间各有心思。

“啊,三婶,我忽然想起来家里还烧着热水呢!我先回去了!”

“宝儿他娘,我也想起来家里的衣服还没洗呢!”

“对对,我家的菜地也还没浇呢!”

大家打了哈哈几声,各自回家。

江家三婶子麻溜的跑回家,看到还躺在床上的一大一小,不禁气上心头,喝道:

“这都几点了!还不起呢!都给我起来!”

江三叔睁开眼,不高兴的说:“催什么催,农忙不都过去了!又没有什么事,多睡一会儿怎么了!”

家里的宝贝儿子也迷迷糊糊的揉着眼睛:“妈,我饿了!早饭好了没!”

三婶气不打一处来,道:“早饭早就放到锅里了!也不知道起来吃。人家孩子这么大都知道自己赚钱了,你们一老一少就知道躺着!快,起来,再晚药材都被别人给挖走了!”

“什么药材?”

江三叔愣了一下,随后想起了昨晚的会,道:“你不会真的相信城里那小子胡说八道!”

“什么胡说八道!都有人卖掉了!再不动手就晚了!”

一听这话,江三孙困意也没了,立刻爬起来穿好衣服,和儿子随便对付了两口早饭,一家三口整齐待发的向村外跑去。

刚出村没多久,三婶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。

“这不是宝儿他娘么,你不是回家烧水去了吗?”

“哎呀,三婶。家里的水烧好了,我都灌到保温壶里了,这不闲着也是闲着,就出来看看有没有林子里有没有蘑菇,三婶,你不也在家里洗衣服吗?”

“衣服洗了晾着呢,家里柴不够了,我寻思出来砍点柴火。”

“陈大姐,你也是把家里的菜地浇了,没事出来转悠的吧!”

“哈哈,谁说不是呢!”

几人谈笑间交锋了一下锐利的眼神之后,迅速的分道扬镳。

三婶一边找药材,一边向自家男人说:“宝儿娘最精明了,一有什么风吹草动,保管第一个知道。陈大姐平时老老实实的,哼,没想到肚子里面也憋着坏水呢!”

江三叔在旁边‘对对对’的点头之后,目光早早飘到旁边的土坡上,这一下真有意外收获,江三叔忙道:“那边是不是防风,好几棵呢!”

三婶定眼一看,发现还真的是,顿时笑逐颜开,赞叹道:“老爷们还是管用的,中午炒几个鸡蛋给你吃!”

“妈,我也要吃炒鸡蛋!”

“也给你吃,也给你吃!真是个小讨债鬼!”

三婶一边说着,一边美滋滋的开始挖掘药材,她也很小心怕给挖断了。因为按照许尚的说法,挖断的药材就不值钱了。

这一棵是个大家伙,她把枝干去掉,根茎放在手上掂量了一下,这颗足有小半斤重,顿时笑逐颜开,转过头一看,发现自家丈夫挖了一个小家伙。

三婶立刻摇头说:“别挖了!村长说了,小的不要,你拿去卖,就连大的也一起不要,说什么……把药材娃娃都给刨了,是断子绝孙的事。药材断子绝孙了,咱们的子孙后代也没得钱赚了,太缺德!”

江三叔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,于是默默的又把泥土填了回去。

……

与此同时,正在感叹怎么还没有人来的时候,忽然看到好几个人看似在走路,脚下却迈着像是要蹭出火星子的步伐冲了进来。

“我先来的!”

“是我先来的!”

几个人七嘴八舌,深怕自己在后面慢了一步。

许尚只好维持起了秩序,喊着‘都有、都有!’,奈何依旧不管用,直到听到了一句‘凭什么我排后面,要是城里娃的钱都被你们骗走了算谁的’之后,许尚才脸颊抽搐的发现,感情淳朴的乡亲们把自己当成了冤大头散财童子了。

许尚没好气的吼了一句:“都给我排队!再不排队我就不收了!”

虽然许尚年龄不大,但‘不收了’这三个字威胁还是大的,这话一出,即便是大家不是很情愿,还是乖乖的排好了队。

许尚开始收药。

大家采的都不算多,但也不算少了。一般都是一两斤的样子,多的竟然也能有三四斤。

仅仅是五六个人,许尚就已经给出去了二百来块钱。

收到钱的村民们开心的不要不要,他们很多人不仅仅是对钱感兴趣,还对许尚上一次在镇子里采购的生活用品感兴趣,有的表示要拿药材换米、换肉这些东西。

许尚也来者不拒,一股脑的通通都给换了。

直到晚上的时候,许尚的积蓄竟然已经花掉了一半,为桑婆婆特意买来的物资,更是基本上不剩下什么,就还有几斤面粉和一块肉。

“生意异常火爆啊,就是收购的资金估计撑不到后天。”

许尚对此颇为满意,毕竟这些药材在炮制过后卖出去,他就能赚到一大笔的收入。

收药本身并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,因为其实整个天涯村加起来也就二百来户,而这二百来户里,还有一半的人去城里务农打工,村子里的人也比较有限。

而且大家都去采药之后,距离村子较近的药材很快被采的七七八八,太小的许尚也不收,如此一来,接下来的人要么是采到的药材变少了,要么就得走更远的地方,花更多的时间。

许尚忽然间意识到,按照这样趋势发展的话,想要保持卖药收入,似乎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。

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