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小说灭清义不容辞推荐大家阅读,本小说主角是李小军朱梅,主要讲述了:她曾在马瑾瑜的护送下前往肇庆受封,但途中得知永历帝已经离开肇庆前往桂林,于是改变路线前往桂林会合。那时,广东西部还未被敌人占领,她们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其他危险,不久就平安抵达桂林。然而,由于永历帝刚到桂…
《灭清义不容辞》免费试读第三十八章 解围
她曾在马瑾瑜的护送下前往肇庆受封,但途中得知永历帝已经离开肇庆前往桂林,于是改变路线前往桂林会合。
那时,广东西部还未被敌人占领,她们一路上也没有遇到其他危险,不久就平安抵达桂林。
然而,由于永历帝刚到桂林,连一座像样的皇宫都没有,手头又有一大堆繁杂的事务需要处理,导致他夜不能寐。
因此,册封长公主的事情也就被搁置了下来。
安化郡主沉吟道:“或许,我们该听从路大人的建议,动身前往四川。”
酒馆那场混战之后,安化郡主对马瑾瑜那奋不顾身的忠诚、与超凡的武艺深感震撼。
在她看来,即便忠贞侯府的实力逊色于孙可望,但那份矢志不渝的忠心,才是最为可贵的。
当众人还在争论不休时,探子急匆匆地来报:“李成栋的大军因为粮草不足,已经开始撤向湖南了。听说他们在通往梧州的必经之路上,被大明官兵切断了粮道。”
永历帝惊愕地抬起头:“大明官兵切断了粮道?这是谁带的兵?朕必要重重赏赐他!”
“听说是金平的守备李小军,”探子回答道,“他击败了守护粮道的李成栋部下张友德,还摧毁了通往梧州的唯一官道。现在后续的粮草队伍都被困在路上,无法前进了。”
再次听到李小军的名字,安化郡主的眼睛为之一亮。这个在危难之中拯救朝廷的英雄,更加引起了她的兴趣。
永历帝惊愕之后,整个人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,他缓缓地坐下,长长地出了一口气。
朝堂上的争论也随之戛然而止——李成栋都撤退了,还迁都做什么呢?
经过漫长的跋涉,李小军终于率部抵达了桂林城外。
他命令夏建仁和王德伐在城外安营扎寨,而自己则带着朱梅进城。
城门的守卫队长一眼瞥见李小军腰间的腰牌,激动地问道:“将军,您就是那位切断了李成栋粮道的李小军吗?”
李小军点了点头:“正是。”
守卫队长闻言,紧紧地握住李小军的手:“我们一直都听说,大明有位英勇无比的李守备,孤军在敌人的腹地,击败了张友德,切断了李成栋的粮道。真没想到,今天能有幸见到您!”
城中的卫兵们也纷纷围聚过来,他们对李小军充满了敬意和感激:
“多亏了李将军切断了李成栋的粮道,逼得他们撤军,桂林才得以幸免于难!”
“我们原本都害怕得要命,要是桂林被攻陷,我们这些守城的士兵肯定是先当炮灰。”
“听说李成栋的手下董方策率领的炮营,装备的都是最厉害的红衣大将军!”
“那红衣大炮一响,爹娘白养啊!”
“真是多亏了李将军,让我们逃过了一劫!”
“听说李将军您还毁了官道,这真是太好了!”
“是啊是啊,在官道修好之前,鞑子就没法从梧州攻过来了,我们也可以安心一阵子了。”
……
这时,周边的百姓们也都纷纷围了过来。当他们得知是李小军化解了这次桂林的危机时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:
“多谢李将军啊!要是鞑子真的打过来,我们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哪里还有活路?”
“听说鞑子攻下广州后,杀了好几十万人呢。那个攻陷广州的李成栋,真是个杀人魔王!”
“要不是李将军切断了他们的粮草,逼得他们退兵,桂林恐怕早就保不住了。到时候受苦的还是我们这些老百姓啊!”
“李将军对我们恩重如山,我听说李将军还没成亲,我愿意把女儿嫁给将军做小妾,以此来报答将军的大恩大德!”
“喂喂,老张啊,你这哪是报恩?分明是想高攀啊!再说你的女儿哪有我的漂亮?李将军啊,你要是不嫌弃的话,我的女儿……”
……
眼见话题变得越来越离谱了,李小军赶紧找了个要去见皇上的借口,匆匆离去。
他虽算不上什么正人君子,但也绝非是那种见色眼开的登徒子。
李小军带着朱梅快步离开城门,把那些喧闹的人群抛在身后,走在桂林的街道上。
街道两旁的房屋破败,透着一股岁月的沧桑。
他目光所及,尽是些愁云满面的百姓。
在这战乱时期,桂林城中的百姓们,都生活在一种惴惴不安的氛围中。
不久前,听闻嘉定三屠和攻陷广州元凶李成栋,带领着六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,每个人都感受到死亡的威胁,忧虑写满了脸庞。
即便此刻李成栋已经退去,但每个人脸上的忧虑却没有随着消退,仿佛每一刻都在担忧着清兵的破城与屠杀。
这种恐惧,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,紧紧地束缚着他们的心灵。
李小军注意到,与他们黝黑的皮肤相比,这些百姓们的脸色都显得异常苍白。
这是长期缺盐的表现。
大明的盐田大多已失,只有四川还有些井盐,控制在忠贞侯府手中。
乱世之下,盐商的生意大受影响,清廷又封锁了往南明的盐道,桂林一带盐缺得厉害,百姓因缺盐,总是头昏乏力。
甚至,缺盐昏厥也是常有发生。
缺盐,成了桂林百姓的一个难题。饥饿和贫困,是另一个。
李小军一路所见,百姓衣衫褴褛,身形消瘦,仿佛风一吹就会倒。
他们的眼神中,透着深深的无力,仿佛已习惯了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。
走在这样的街道上,李小军的心情也沉重起来。
他知道,百姓们所求的,不过是安稳和温饱。
然而,在鞑子铁骑的屠戮下,这样的愿望却显得如此遥不可及。
李小军更感到,壮大自己军队的实力,招募更多抗清志士,迫在眉睫。
走着走着,他看见路边百姓围着一支队伍缓缓而行。
队伍中间是一顶大凉轿,由十六人抬着,士兵前后左右护着。
轿旁有十多个宫女,提着装着井盐的袋子。
百姓们争先恐后,拿着碗罐,伸到宫女面前。
宫女用勺舀盐,倒进百姓的碗罐里,一人一勺。
拿到盐的百姓喜笑颜开,嘴里喊着:“谢皇上,谢郡主!”
李小军抬头,看见轿上坐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,眉如远山含翠,眼似秋水横波,气质非凡,让他着迷。
小说《灭清义不容辞》试读结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