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明朝:我真的没想带朱棣造反》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,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,推动了情节的发展,同时引出了李翰林朱棣的故事,看点十足。《明朝:我真的没想带朱棣造反》这本连载中历史古代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186章,已经写了332843字,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。
《明朝:我真的没想带朱棣造反》小说主角李翰林朱棣章节章节免费在线阅读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“大人,大人,不好了,同知大人和通判大人来了!”太阳才刚刚冒头,刘新发便神经兮兮的跑到李翰林的卧房报告,小伙子也不注意影响,万一李翰林在吃天鹅肉咋办?“慌什么慌?”李翰林一边穿着衣物一边朝着房门走去,…
《明朝:我真的没想带朱棣造反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建文帝在房中思索片刻,最终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,于是问道:“依爱卿之见,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此事?”齐泰心中其实早已经有了对策,小声在建文帝耳边说道,建文帝两眼冒光,当即决定就用此法并立即叫小民子传旨各路藩王。……北平,燕王府。传旨太监前来: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一月之后便是先皇周年,因先皇驾崩之时各子未能
《明朝:我真的没想带朱棣造反》精彩章节赏析
“大人,大人,不好了,同知大人和通判大人来了!”
太阳才刚刚冒头,刘新发便神经兮兮的跑到李翰林的卧房报告,小伙子也不注意影响,万一李翰林在吃天鹅肉咋办?
“慌什么慌?”李翰林一边穿着衣物一边朝着房门走去,见到刘新发后,又道:
“前几日迎检四部曲是什么?背!”
“啊…….”刘新发一愣,而后老老实实道:“低头哈腰装孙子!端茶倒水当儿子,要把领导当傻子……”
“对头,学得不错,等下就看你如何实践了,他们在哪?”
李翰林满意的点点头。拍了拍刘新发的肩膀道。
自从对这小子进行了素质教育后,头脑逐渐聪明,用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。
“二堂!”
猜想的到,同知大人和通判大人双双而至,目的性很强。
本以为土匪火烧仓库之事要些时日才能传到知府衙门,没想到消息传播的如此之快,看来知府还是老套路,在各个县衙都安排了亲信和人手。
这些亲信平时就在县衙任职,都是些不入流的刀笔小吏,有些甚至是白役,想要揪出这些人来很难,即便是揪出来了也没有人敢处理。知府大人的人,你要了他亲信的命他就可以想办法要了你的命。
一路上边走边想应对之策,很快就到了二堂。公案之上,两名大人正襟危坐,摆出一副大官的架势,原来古今都一样,越大的官越低调越亲民。
“下官李翰林拜见两位大人。”
在明朝,同知为正五品,分管盐、粮、捕盗、江防、河工、水利、清理军籍。安抚民众等工作,通判在同知之下,为正六品,分管粮运、家田、水利、诉讼之事,对州府的长官也有监察的责任,只不过这些都是幌子。
论品级,一个正五品一个正六品远比他一个七品知县大的多,有些七品知县努力一辈子也只能混到他们这个职位,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谁都懂。论职位,二人虽然是协助知府办事,但两人在分管领域还是有很多的自主权。
综合考虑,这两人得罪不得。
见李翰林如此恭敬的行礼,同知和通判互看了一眼,而后通判说道:
“起来吧,李大人。知府大人得知新化县衙的仓库被烧,担忧万分,命我二人特来查看,看新化县衙是否有运作困难的情况。”
同知毕良言说道。
开门倒也没拐弯抹角,直奔主题,他们今日就是来调查仓库案的。而后面所谓的新化县衙是否有运作困难,搞成一副要帮扶的样子,这些其实都是幌子。
朝廷拨下来钱知府都贪,还能指望知府平日里帮助下面的县衙?痴人做梦。
明知对方心思与想法但李翰林还是得装哈巴狗,假装感动的稀里哗啦的说道:
“感谢知府大人关心新化政事,仓库被土匪火烧,下官也痛心万分,得知此事之后我身先士卒带领快手白役前去捉拿,最后将土匪全歼,也算对知府大人和全县百姓有个交代。
本县去年遭遇灾荒而今这仓库又急需补充,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金银,还望两位大人帮下官解决。”
李翰林此话一说完,通判一脸鄙视的望着李翰林,一时间无话可说。
今天本就是过来兴师问罪的而非解决问题的,你身为一方知县不拿出点钱银孝敬反而找知府衙门要钱,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?
李翰林话虽这么说但内心清楚的很,一来是这两人压根就没有财政大权,不能解决问题,二来这两人前来就是混点孝敬钱,让这件事情大事化小。新化要是真正出了事情知府大人肯定会亲自前来。
张知府之所以今日没来,原因李翰林完全可以猜到,新化县衙的仓库被烧对他来说反而是好事,毕竟满仓的应急粮食是他卖掉的,如今粮仓被烧证据也便毁了。
见李翰林如此“不懂味”,毕良言和通判也干脆懒得拐弯抹角,直接问道,这一回有那么一点审案的意思在里面:
“钱银困难之事堂下再议,李大人我问你,这么多土匪偷袭仓库,难道你们全杀了,一个活口也没有?”
李翰林无奈的摇了摇头,心想:
“两个狗日的,早知道你们会有这一招,看来将土匪赶尽杀绝是正确的。
若是真留几个活口让你们严刑拷打,搞不好屈打成招真能审出什么东西来,到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。”
一招不成,两人在公案上小声商量了一番,而后同知说道:
“既然是土匪劫粮,那土匪的尸体何在?”
李翰林脸色一变,眼神之中有些怒火。
微妙的细节被毕良言和通判很看出,又慌忙解释道:
“李大人莫要介意,我们也是奉命办事。”
此案巨大,土匪的尸体当时候也没有立即处理而是放在了刑房的停尸房中,既然府衙的两个狗日的提出要求,李翰林也只得照办。
在刑房主事的带领之下,三人来到了停尸间。
由于尸体太多,尸体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横七竖八的摆着,尸体们九成以上被烧成了焦炭,无法辨认。
阳春四月,春暖花开,温度不是很低但也绝对不高,部分尸体已经重度发臭,令人作呕,同知和通判都是文人出身,哪见过这么多的死人,一进停尸房便一路呕吐跑了出来,咳嗽不止道:
“这里多少人?”
“回禀大人,七十三人!
为了歼灭这七十三人……..”
明知同知和通判两人已经恶心的受不了,李翰林还故意拖延时间,想方设法让他们在停尸房多停留一会,他们恶心的越厉害对这件事情越不感兴趣。
吃了瘪的两名府官脸色苍白的回了二堂,同知甚至回了二堂之后还出去呕了一次,见状李翰林冷不丁的说了一句:
“大人,这是粮仓案的卷宗,还请大人过目,如发现问题或者证据不明确的地方,我立即派人将这七十三具尸体运出,由两位大人带回继续彻查。”
“得得得………算了!”
还没得同知答复,通判便直接拒绝,看到都恶心,带回去那小命都会要了半条。
今日前来本就是想要点孝敬,如今恶心够了,这对好基友只想把知府的命令传达完毕之后立刻离开。
新化他们是一刻也不想多呆了。
小说《明朝:我真的没想带朱棣造反》阅读结束!